|
開幕式現場。(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9月20日電/據新華社報導,國際標準化組織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委員會2025年年會9月19日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開幕。記者從會上獲悉,由中國提出並牽頭研製的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第一個國際標準“文化遺產保護——博物館文物防震——總體原則與要求”已經正式立項。我國代表團提出的“壁畫病害分類”“絲織品文物病害分類”“中國書畫文物病害分類”和“古陶瓷科學表征”4項國際標準預研項目建議得到參會各國專家的高度關注。
中國航空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首席專家、文物防震工作組召集人葛家琪介紹,館藏文物防震標準編制計劃自2008年提出,此後系統開展試驗研究,進行建築、設備和文物保護等跨行業聯合技術攻關。同時,按照國家文物局部署,對近年強地震頻發的我國西南、西北等地的20餘個博物館中的近2萬件館藏文物,實施防震保護項目,文物無一受損,證明了我國館藏文物防震技術的可靠性與國際先進性。
據悉,國際標準化組織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委員會工作範圍是文化遺產監測、評估、保護修復過程中術語、技術、材料和裝備的國際標準化工作,有來自全球五大洲的32個參與成員國,16個觀察成員國。本屆年會由國家文物局指導,國際標準化組織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委員會主辦。來自22個國家和國際文物保護修復學會的80餘名代表參加了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