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勞動部長”洪申翰。(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北8月14日電/美國對台灣產品課徵“20%+N”關稅,台“勞動部長”洪申翰13日宣布將透過高關稅特別預算編列新台幣150億元,第一波祭出擴大“僱用安定措施”適用行業別至9行業,被減班休息的勞工可領薪資差額補貼,最高每月1萬2100元,並回溯自8月1日起辦理,凡8月起遭減班休息的勞工都適用。
此次僱用安定措施擴大適用至“食品及飼品製造業”、“紡織業”、“橡膠製品製造業”、“塑膠製品製造業”、“金屬製品製造業”、“電力設備及配備製造業”、“機械設備製造業”、“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及“其他運輸工具及其零件製造業”等行業,排除移工後,截至2025年5月為止的就業保險人數約達105萬人。
綜合台媒報導,“勞動部”13日公布《因應國際情勢支持勞工安定就業辦法》,並公告強化版僱用安定措施8月1日起辦理,也增加補貼額度至薪資差額70%,勞工每月最高可領1萬2100元,最長補貼6個月。
洪申翰說,過去薪資補貼、參訓津貼只能擇一請領,這次開放併領,但合計不能超過原有薪資。
此外,依“農業部”評估,美國對台灣祭出20%對等關稅,將影響出口至美國的蘭花業、台灣鯛等業者及勞工,但“勞動部”擴大僱用安定適用行業別,未包括農業,洪申翰說,農林漁牧業等將由“農業部”處理。
“農業部”官員僅說,農業有別於其他產業,較不容易出現受關稅衝擊而失業的現象,農業勞工不易出現失業問題。
台灣勞工因應關稅衝擊行動聯盟研究員陳柏謙認為,勞工要知道關稅談判會帶來何種衝擊,如果關稅持續未有改善、訂單減少,“勞動部”方案有用嗎?呼籲應適時揭露談判方向讓勞工得以參與。
台灣產業關聯學會名譽理事長徐世勳則認為,台灣農產品出口以蘭花及鬼頭刀為大宗,且都高度仰賴美國市場,而在政府缺乏替代市場的現況下,勢必衝擊產業生計,而業主無法出口賺錢,下一步可能就是解僱裁員,呼籲“農業部”也要評估各種可能性下對產業的全面影響並制定涵蓋“產業、市場、勞工”的對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