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經濟部長”郭智輝接受媒體採訪。(中評社 張穎齊攝) |
中評社台北8月13日電(記者 張穎齊)台灣究竟承諾投資美國多少錢?台“經濟部長”郭智輝13日表示,4千億美元是他所推估,他參考了日本、韓國、歐盟的投資比例,所以才跟業者說沒投資個4千億,很難去談降關稅,愈晚去講、關稅可能愈高。
郭智輝13日赴元大金融廣場出席今周刊舉辦的“2025第九屆新能源國際論壇”,會後受訪。
針對日前的爭議,郭智輝回應,4千億美元是他與業者討論時所推估的金額,他請大家瞭解一下,台灣好不容易從32%對等關稅談到20%,大家都認為應繼續往下談,以他多年的談判經驗,往下談要參考其他國家。日、韓能從25%降到15%,那就要去檢驗日韓花了什麼成本?日韓很簡單,就是加碼美國投資、採購。
他補充說,另外民間是否也有需求的廠商,要去美國投資?他要說明,去美國投資,不是說整個廠都要搬到美國建廠投資,而是有意願去美國的廠商去投資,政府來整合、協助廠商快速到美國落地。要在美國蓋個廠需要5年,比如台積電就是。因此“經濟部”的協助方法,是先在美國設貿易服務中心,“國發會主委”劉鏡清也講很清楚,像台積電赴美設廠時間要很長、磨合會久。
郭智輝說,另種模式是像聯華電子,使用美方的設備、員工、做某部分合作的模式;另外一種如環球晶模式,環球晶很早以前就在美國買格羅方格,再擴增、投資新的廠。投資美國不見得是直接蓋廠,蓋廠是最辛苦,快速進入美國市場方法很多,“經濟部”要幫台灣廠商,與美國討論,最快的是從通路下手,讓台灣廠商透過投資通路,在美國大城市、港口的稅都有簡便,也會反映到消費者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