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中國近年來在文化與科技融合方面的探索,鄭立慷給予高度評價:“我看到中國通過數字博物館、虛擬文旅等形式,讓文化資源更易觸達、科技產品更具溫度。這種創新不僅有利於文化傳播,也增強了公眾對數字化進程的認同感。”
他特別提到中國近年來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突破性進展,尤其是海納百川的文明氣度對人工智能語料庫構建和算法邏輯的影響。“比如中國的DeepSeek模型,其低門檻和開放架構讓普通人也能享受人工智能紅利。這體現了科技為公的理念,也反映了文明的包容精神。”
展望未來,鄭立慷表示,馬中兩國在文化與科技融合領域合作潛力巨大。“我們可以在數字文旅、文物保護、科技創新交流等方面加強合作,借助彼此的文化底蘊和技術優勢,推動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機制。”
在鄭立慷看來,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是全球科技進步的重要推動力。“每種文明都有其祖先留下的智慧,而這些智慧正是我們構建未來科技的重要資源。通過文明交流,我們可以激發更多跨文化靈感,拓展科技研發的廣度與深度。”
“文明的多樣性不應是障礙,而應是合作的橋梁。”他說,“我們期待與中國等國家一道,通過持續的文明對話與科技合作,讓創新真正惠及每一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