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曦中的港珠澳大橋(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4月6日電/據人民網報道,在內蒙古赤峰市的生態扶貧產業園農業暖棚裡,在“塔林花”牛羊肉的前端養殖中,中化集團推廣的MAP模式(現代農業平台),推進了農業數字化,幫助農民“種出好品質,賣出好價錢”。
在武漢長江文創產業園工地現場,中國建築的數字化、精益化施工管理,讓塔吊指揮實現無人化、自動化。讓傳統的建築工地成為智慧化的實踐前沿。
在港珠澳大橋的橋頭堡珠海口岸,基於5G的智慧口岸給粵港澳三地旅客提供了智能化的服務,“智能停車場”裡的預約停車位、反向尋車、空位尋找等讓旅客出行更加便利。
近年來,國有企業借助信息化新技術,積極進行數字化轉型,在產品創新數字化、生產運營智能化、用戶服務敏捷化、產業體系生態化上邁出堅實步伐。同時也要看到,國企數字化轉型是一項系統化工程,需要打破企業信息壁壘、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挖掘數據價值,加速培育數字化轉型人才,形成適合自身特點、系統成熟、端到端的行業細分解決方案。
數字化提升生產效率
日前,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國資委科技創新和社會責任局局長苟坪介紹說,國有企業不斷深化數字技術與生產經營的融合,中央企業三分之二的研發單位實現三維數字化建模和仿真,半數以上建成了產業鏈數字化生態協同平台。
此前,國資委發布了《關於發布2020年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的通知》(下稱《案例》),遴選並發布了產品服務創新、生產運營智能化等8類100個典型案例,促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互學互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