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4月12日拍攝的即將放歸長江的中華鱘。(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5月16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今年是長江十年禁漁啟動以來的第五個年頭,農業農村部日前在湖北荊州召開長江十年禁漁工作現場推進會,介紹長江禁漁取得的階段性成效。記者在湖北、安徽等地探訪發現,禁漁以來,長江得以休養生息,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持續恢復。
5月,長江干支流、大型通江湖泊等重點水域迎來魚類繁殖的高峰時期。
2021年,長江十年禁漁全面啟動,今年已進入第五個年頭。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長江幹流監測點單位資源量同比上升9.5%,涉漁行政案件同比下降24.7%;2021年到2024年,長江流域共監測到土著魚類344種,比禁漁前的2017年到2020年增加36種……在全流域生態保護托舉下,長江恢復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勃勃生機。
中華鱘、長江江豚、長江鱘等旗艦物種拯救行動積極展開
一大早,湖北鄂州市楊葉鎮江豚灣,幾頭長江江豚逐浪嬉戲,不時從水中探出頭來。江畔,一場保護長江江豚的公益健康跑活動正在舉行。
“這幾年長江水質變好了,以前難得一見的‘微笑天使’,現在經常能看到。”市民李從國拿出手機,展示自己拍攝的長江江豚戲水視頻。
長江江豚等旗艦物種的生存狀況,直接反映長江的健康狀況。楊葉鎮江豚灣水流平緩、魚類豐富,是長江中下游重要的長江江豚自然栖息地之一。近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這裡掛牌設立“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長江江豚自然栖息地修復示範區”,建設“江豚驛站”。
“我們將安裝全景攝像頭,便於人們從高處實時觀測長江江豚;後期還將探索生態旅遊和科普教育等模式,號召更多人來保護長江江豚。”楊葉鎮黨委書記嚴建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