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融資成本較低。由於美聯儲持續推遲降息步伐、人民銀行保持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取向,中美利差持續倒掛,人民幣作為融資貨幣的作用增強,熊貓債發行規模明顯上升。2024年共發行熊貓債109只、金額合計1948億元,平均發行利率2.33%、創歷史新低。截至今年5月末,上海清算所托管的熊貓債合計3224億元。
當前數字貨幣風起雲湧,最近全球又掀起穩定幣浪潮。穩定幣有利於提高對應貨幣的流動性,貨幣的供給將大幅增加。因此,在商業機構紛紛發行穩定幣的浪潮下,全球貨幣體系面臨重構的機會,中國應該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大幅提升人民幣在國際支付、結算、融資和儲備中的比重。
從宏觀層面看,人民幣國際化有利經濟高質量增長,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今後GDP增速目標可適當調低。
中國2035年的遠景目標之一是,“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世界銀行按照人均國民總收入(GNI)把世界各經濟體分成四組,即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中等偏上收入和高收入,人均國民總收入衡量標準以美元計。通常,中、低收入國家被稱為發展中國家,衹有步入高收入國家才有可能成為發達國家。從這個定義上說,經濟增長、人口增長、通貨膨脹、匯率等因素都會對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產生影響。
由此,通過人民幣國際化使得人民幣匯率適度升值,將有助於實現中國中長期發展目標;也就是說,若人民幣小幅升值,將一定程度上降低對於年度經濟增速的下限要求。
從微觀層面看,人民幣國際化有利於中國企業做大做強,在全球範圍內優化資產配置。從國際對比看,中國優質企業的規模明顯小於美國。截至2025年6月20日,中國共有上市公司5429家(含滬、深、北),總市值為102萬億元,美國共有上市公司5434家(含NASDAQ、NYSE、AMEX),總市值為78.92萬億美元,中美的上市公司數量大體相當,但總市值差距明顯,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明顯小於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