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我國構建國內國外雙循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今年7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指出,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基本要求是“五統一、一開放”,其中:
“五統一”指的是統一市場基礎制度、統一市場基礎設施、統一政府行為尺度、統一市場監管執法、統一要素資源市場;
“一開放”指的就是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
“十四五”期間,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四梁八柱”基本建立。一網通辦背後的數據要素流通,就是其中的關鍵一環,在企業生產和運營中發揮重要作用。
浙江杭州的一家客運企業去年在江蘇徐州購置了一輛二手客車,準備投入運營的時候發現跨省轉籍業務辦理出現了困難。兩省之間的政策差異,讓購置車輛遲遲無法投入使用。
瞭解企業訴求後,杭州市政務服務中心交通專區綜合窗口迅速指派“助企專員”,與徐州市交通運輸局溝通協商,通過兩地間聯合審批、材料互認的形式在四天內完成了辦理。
解決好這樣的個案並不是結束,而是進一步改革的起點,不同的個案推動了各地探索在政務服務、監管執法、標準認證等方面實現“異地同標”。其中,滬蘇浙皖聯合發布實施《電子證照共享應用規範》,三省一市170餘項高頻政務服務實現跨省“一網通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統一信用數據共享專區和跨境信用綜合服務平台,發布“灣區標準”244項,發放“灣區認證”證書155張。
這些改革的背後,我國區域一體化的戰略布局為其提供了堅實支撐。而這種區域市場制度的逐步統一,也將逐步推廣至其他地區乃至全國,對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起到有效的輻射帶動作用。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就要破除地方保護、壟斷、不正當競爭等阻礙市場要素流通的隱形壁壘。“十四五”期間,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也是主要發力點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