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8日電/網評:營商環境背後的民生底色
來源:大公報 作者:梁帆(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
香港特區政府繼2021年後,再次發表《香港營商環境報告》,是次報告總長約94頁,分為兩章,整體鋪陳的是國際資本流動的宏大敘事。數據背後,反映的是溫暖人心的民生底色。
不可否認的是,資本湧入與企業擴張的最直接回響,是就業崗位的持續湧現。報告揭示的數據背後,是無數家庭的生計保障。第一,初創企業生態圈蓬勃生長,數量從2014年約1000間躍升至2024年的約4700間。這些創新引擎催生了大量技術、管理、營銷等多元崗位。
第二,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成立僅兩年多,已成功吸引84家高潛力企業落戶或擴產,其中不乏市值百億的科技巨頭。這些企業的進駐,不僅帶來高附加值崗位,更牽引著周邊服務業的就業需求。
第三,2024年境外母公司的駐港公司總數創下9960家的新高,近萬家跨國企業選擇香港作為區域總部,帶來的是行政、法務、財務等領域的專業崗位持續擴容。
另一方面,報告中關於“人才匯聚”的數據,充分反應香港民生經濟活力的新引擎已啟動。截至今年6月底,所有人才計劃共收近50萬宗申請,當中近33萬宗人才獲批,22萬人已抵港發展。這些新血不僅填補了高端產業人力缺口,更激活了本地消費市場。想必從街市菜攤到高端商場,或是從茶餐廳到米芝蓮食府,都能實實在在感受到這股消費新勢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