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三組“提前量”看中國經濟新動能
http://www.crntt.hk   2025-03-01 18:25:30
  中評社北京3月1日電/據人民網報導,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回望過去一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國經濟再次展現出強大韌性,並湧現出諸多亮點。

  數據最有說服力:提前六年完成新能源裝機目標;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有望提前突破10%;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預期……這三組“提前量”數據,共同勾勒出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底色與創新動能。

  技術驅動綠色“加速度”

  2024年7月,中國新能源發展迎來新節點——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突破12.06億千瓦,較“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的目標提前六年完成。這一“綠色加速度”背後,是能源體系從資源依賴向技術驅動的根本性轉變。

  從戈壁灘上的光伏矩陣到深海風機葉片,從特高壓輸電走廊到分布式儲能電站,中國正以“技術代差”打破傳統能源壁壘。

  光伏發電高效晶體矽電池、鈣鈦礦電池等技術不斷創新,轉換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紀錄,量產先進晶體矽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已超過25%;風電葉片、高塔架等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海上風電機組最大單機容量已經達到18兆瓦……我國通過實施光伏領跑者基地、新能源大基地開發等措施,推動新技術示範應用和產品快速迭代升級。

  這步從“能源革命”邁向“技術革命”的跨越,正實現著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協同倍增。近年來,中國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設備生產規模穩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年出口突破萬億元大關,實現從“產品輸出”到“技術輸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