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森在《外交事務》撰文指北京才是特朗普發動的關稅戰中的“主動方” |
波森進一步闡釋了特朗普政府自以為具有貿易戰“升級主導”邏輯錯誤的兩個方面:
首先,貿易戰雙方都會受損,貿易逆差國損失更大。特朗普政府以為,進口越多,主動權越多,受衝擊風險越小。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阻礙貿易會降低一個國家的實際收入和購買力;各國出口是為了賺錢購買本國沒有或國內生產成本過高的產品。
波森分析,即使只關注雙邊貿易平衡,貿易戰對美國也並非好兆頭。2024年,美國對華商品和服務出口1992億美元,進口4625億美元,貿易逆差2633億美元。如果雙邊貿易平衡能夠預測貿易戰的勝負,那麼優勢在於順差經濟體,而非逆差經濟體。順差國中國正在放棄銷售額,而銷售額帶來的收益僅僅是貨幣;逆差國美國正在放棄其在國內不具備競爭力或根本不生產的商品和服務。
波森表示,貨幣是可以替代的:如果收入減少,可以削減支出,在其他地方尋找銷售渠道,將負擔分攤到全國,或者減少儲蓄(例如,通過財政刺激措施)。與大多數總體貿易順差的國家一樣,中國的儲蓄超過投資。這意味著中國調整起來相對容易,不會出現嚴重的短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