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黃奎博。(中評社 鄭羿菲攝) |
中評社台北9月18日電(記者 鄭羿菲)美國在台協會(AIT)13日表態“台灣地位未定”,引發議論。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黃奎博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AIT的表態關鍵在於是臨時發生的單一事件,還是事前安排?若是前者,只是延續1979年來美國盡量不對台灣的政治地位做出判斷,但若是事前安排,則是向中國大陸釋放某些政治訊息,藉以在中美台判中增加籌碼,也代表隨時能改變。
黃奎博說,美國的動態仍需更多事件觀察,但很難相信特朗普政府是想鼓勵“台灣獨立”,因這對中美互動一點好處都沒有。而無論美國有意或無意,未來台灣可能會面臨中國大陸在國際外交上更大力的打壓。
AIT近日拋出“台灣地位未定論”,認為《開羅宣言》《波茲坦公告》和《舊金山和約》等戰後文件“未決定台灣最終政治地位”,而美國務院也確認AIT說法符合華府立場,“已經精準的傳達了訊息”,並重申美國不認同中國大陸刻意扭曲二戰期間文件來脅迫台灣、企圖征服台灣的行動。
黃奎博,美國馬利蘭大學政府與政治系博士,歷任台“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主委、陸委會諮詢委員、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副院長、中國國民黨副秘書長(督導大陸部、國際部),現為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政大外交系教授。
黃奎博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這件事表面看起來似台灣媒體訪問AIT發言人的回應,關鍵在於這到底是臨時發生,還是事前安排?若是前者,他會傾向認為是AIT延續美國自1979年後的政治看法,也就是盡量不對台灣的政治地位做出判斷,甚至是對台灣的主權地位不採取任何立場。
黃奎博話鋒一轉地說,但若是事先安排好的,就代表美國想藉著強調台灣的政治地位沒有被《開羅宣言》《波茲坦公告》和《舊金山和約》決定,而向大陸釋放某些政治訊息,進而變成中美談判過程中,美國手上的籌碼,而因為這個籌碼是政治的,隨時可以改變,對美國而言進可攻、退可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