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園大溪慈湖陵寢“憲兵”交接儀式經常吸引大批遊客駐足圍觀。(中評社 盧誠輝攝) |
中評社桃園4月7日電(記者 盧誠輝)桃園大溪慈湖陵寢過去是蔣介石的“總統”行館與戰備指揮所,也是蔣介石過世後的長眠之地,陵寢內外都有“憲兵”駐守,從1959年駐紮至今已超過一甲子。現在每小時都會進行的“憲兵”儀隊交接,更早已成為慈湖陵寢的一大賣點之一,每逢清明節前後,許多遊客到慈湖陵寢謁陵後,也都會留下來欣賞“憲兵”儀隊交接儀式。
蔣介石在1949年國共內戰潰敗撤退台灣後,輾轉來到桃園大溪便被當地深似浙江奉化溪口鎮老家的湖光山色所吸引,1955年便將該地當作“總統”行館與戰備指揮所使用,1959年洞湖賓館(慈湖賓館前身)落成,1962年蔣介石親題“慈湖”兩字,刻製木匾一方,從此該處便改稱為慈湖賓館,直到蔣介石1975年4月5日過世後,靈柩暫厝慈湖賓館正廳,後又改名慈湖陵寢。
據桃園大溪當地耆老回憶,慈湖陵寢全盛時期有一個營約3百到4百名的“憲兵”駐守,主要可分為侍衛區、內衛區、中衛區和外衛區等4個連隊,侍衛區主要駐守慈湖賓館周遭,內衛區則是駐守慈湖賓館外圍與百吉隧道洞口周遭,中衛區負責駐守現北橫遊客中心的頭寮地區,外衛區則分散駐守在整個大溪鎮上,戒備相當森嚴。
後來隨著時代的演進,慈湖陵寢至今僅保留半個連隊約60多人編制的“憲兵”駐守,但每個小時“憲兵”得進行換班交接,且交接儀式採傳統“憲兵”的花式操槍,因此每到整點“憲兵”交接儀式時,經常吸引大批遊客駐足圍觀,也成為慈湖陵寢的一大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