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長李大中。(中評社 張穎齊攝) |
中評社台北2月24日電(記者 張穎齊)俄烏戰爭今日滿3周年,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積極協調停戰,將烏克蘭排除在外,關係急凍。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長李大中24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特朗普與美國前總統拜登態度是180度大不同,特朗普認為開支票給烏克蘭非美國核心利益,美烏關係給台灣是個啟示,但台灣與烏克蘭當然還是有很多主客觀條件上不同,台灣應審慎、沉著應對,加強對特朗普團隊的周旋。
啟思民本基金會24日上午在“立法院”舉行“啟思民本民調—國際現勢發布記者會”,主持人為啟思民本基金會董事兼執行長,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黃奎博,與談人包括中國國民黨籍“立法院副院長”兼啟思民本基金會董事長江啟臣、科克蘭資本公司董事長兼啟思民本基金會顧問楊應超、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長李大中、國民黨籍“立委”葛如鈞。
會後開放媒體提問,如何看美烏關係大轉變,從過去拜登較支持烏克蘭、民主大聯盟,到現在特朗普與俄羅斯談判停火、與烏克蘭累積相罵本,民進黨政府從過去積極挺烏克蘭,到現在立場尷尬,台灣如何應處?
李大中回應,美國對烏克蘭政策已翻轉,特朗普與拜登全然不同,過去拜登執政是與烏克蘭綁在一起,但特朗普上任是對烏克蘭施壓、對歐洲也施壓,壓著烏克蘭要同意美國與俄羅斯談判的方案,這就是國際現實。台灣過去很關心烏克蘭議題,甚至說藉由支持烏克蘭,來凸顯台灣定位。可是現在美國政治氛圍180度大轉變,因此不管如何,台灣都要審慎觀察國際形勢,應將台灣自我的利益要放在第一位。
李大中說,很多人都說“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但他是不想這麼說。當然在蔡英文政府任內,是積極將台灣與烏克蘭等民主同盟綁在一起,烏克蘭看似與台灣好像有點接近,但其實主客觀條件上還是有很多不同,就像即便是同個美國,但不同的總統的判斷優先次序也是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