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5日電/據人民網報導,中國人民銀行14日發布的2025年2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2月末,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261.78萬億元,同比增長7.3%。結構上看,普惠小微貸款餘額為33.43萬億元,同比增長12.4%,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為14.48萬億元,同比增長10.3%,以上貸款增速均高於同期各項貸款增速。
業內人士對此表示,2月歷來是貸款小月,從今年2月貸款數據看,當月貸款仍處於歷史較高水平,對實體經濟保持較強支持力度;同時,貸款規模合理增長,信貸結構出現不少亮點。
據上述人士分析,還原專項債置換影響後貸款增速仍然不低。地方政府專項債加快發行後,短期融資平台可能會償還一部分銀行貸款,體現為這部分存量貸款數據的減少。但這只是資金結構的轉換,實體經濟獲得的融資支持沒有減少。而且,專項債置換融資平台貸款也有助於各地紓解資金鏈條,減輕經濟包袱、支持地方騰出更多資金用於保障民生、支持創新等,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能,也會增大未來信貸增長的潛能。
另外,平滑信貸增長也有助於實體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從全年角度看,開年信貸增長穩一些更符合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特點。近10年來,1-2月累計新增貸款約占全年新增貸款的20%-30%,即便不考慮還原因素,今年同期增量也符合歷史平均水平。前述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我國經濟結構加快轉型升級,貨幣信貸增長呈現新規律,各方面的規模情結也會逐步淡化。人民銀行一直在引導金融機構保持貨幣信貸平穩增長,防範資金淤積空轉,金融持續支持經濟發展的後勁也會更足,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穩定和可持續的金融環境。
此外,春節效應也是影響2月信貸數據的重要因素。從歷史上看,2月基本上屬於信貸小月,尤其是春節所在的2月,貸款前移或後擺的情況較為明顯,今年2月貸款增量達萬億元仍屬於歷史較高水平。業內人士分析,剔除春節因素對貸款數據的影響,需要將1-2月貸款增量合併看待,從這個角度觀察,今年以來貸款投放同樣很不錯,在去年高基數上還實現了較快增長。
另據記者瞭解,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業內人士認為,開年以來貨幣信貸保持了較快增長,體現了適度寬鬆。面對宏觀環境尤其是外部環境可能出現的不確定因素,人民銀行已多次表態,預留了充足的儲備工具和政策空間,貨幣信貸總量還有後勁。我國的貨幣政策調控會與內外部形勢相適配,因勢而動,強化逆周期調節,推動總量增長保持平穩較好勢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