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專任教授賴祥蔚。(中評社 張穎齊攝) |
賴祥蔚,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專任教授,曾任廣電系主任、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長,台灣民眾黨中評委、富邦金控獨立董事等,目前也投入台灣歷史小說創作。
針對美媒《紐約時報》1日報導,儘管台積電承諾擴大在美投資,但挹注規模相比日本和韓國仍不夠,台灣最主要的出口產品“半導體”可能成為美國關稅的下個目標。
賴祥蔚說,紐時報導應沒錯,因日本、韓國的整體經濟體GDP、人口都比台灣多,按照這比例去算,加上傳出有台媒報導的4千億美元投資,要用這個去說服美國政府,或是考慮去向紐時溝通報導,傳遞台灣所做的貢獻比例是與日、韓差不多,特朗普應是會看紐時,或許會影響到特朗普,談判代表團也要盡力去說,否則會讓特朗普以為台灣沒日韓貢獻的多。
至於傳出“經濟部長”郭智輝提及對美投資4千億美金換更好關稅率,還問企業代表“你們願意讓什麼?”賴祥蔚說,從站在台灣角度來看,面對美國關稅壓力,真的讓政府很為難,郭智輝可能只是好意問產業哪些還可讓步?業者願意承受嗎?但郭智輝講話時,要注意企業界感受到,郭並不是代表美國來叫業者讓步,郭自己也是業界出身的,若話沒說好,會讓企業以為是美國叫他們讓。
賴祥蔚還說,但賴清德迄今都沒說台美關稅談判下,台灣貢獻了什麼?仍強調是保密協定、不公開,這樣會民眾以為是台灣已讓步很多、不敢公布,這考驗人民對“賴政府”的信心,因日、韓都公布談判內容了,台灣卻不公布。
除了AIT說無需台灣官方協助外,日前傳出賴清德要出訪中南美洲邦交國要過境美國本土紐約,卻被特朗普拒絕。賴祥蔚說,特朗普正面對要與中國大陸領導人的高峰會談,此時勢必考量中國大陸立場,因此也不意外,但賴清德之後應還是有機會過境,只是不是現在,“賴政府”也要思考這過程中哪裡出問題?是否美國外交單位本來願意,卻遭特朗普否決?“賴政府”要注意變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