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揣測,中美元首高峰會,也或許等到美國國會期中改選後,才有可能,屆時看民主黨是否佔上風?因現在共和黨完全執政,都是聽命於特朗普,誰先伸手表達需求感、誰就輸,因此中美僵持。但他認為中美的中高階層仍保持聯繫,還是會繼續溝通部分項目的關稅豁免,即便1979年前中美尚未正式建交時,已有大使談判,而這時代,中美有太多事物、需要太多協商。
他也提到其他國家,比如日本有9成的能源要靠外國進口,因此日本無法承受關稅戰;俄羅斯則有天然氣、石油,愈打關稅戰、俄羅斯可能愈有錢;而歐盟也要仰賴外國進口能源,關稅戰打到最後,大家恐都俱傷,因此中美必須要考慮去降溫。
“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再提高關稅,將影響整個產業鏈的中下游售價、成本。”陳麒安說,這時代每個產品的產業鏈都很複雜,來自不同國家,牽一髮將動全身,不是增加關稅後,老百姓就會只買國貨,沒這麼簡單的消費轉移,而是衝擊民生、導致經濟蕭條,會設法搶更多市場、原料。總結特朗普的高關稅手段,不是聰明的做法,美國在服務貿易、智慧財產等方面明明是順差、賺很多錢,特朗普不是用這麼簡單的關稅邏輯就可達到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