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持續下去,未來全球經濟走勢將如何?紀和均說,應不至於像美國大蕭條那樣情況,因各國的貿易依存度不是很高,大家會想先保護好自己,但確實會造成消費品價格、物價上升,很多中產階級恐淪落到貧窮線,這對國家的國力最傷,貧富差距變大。
他進一步說,互相報復的關稅戰下,會興起出在地產品、在地使用,講好聽點可淨零碳排,長遠來看會讓國內產品出現市場獨占、寡占情形,外國產品進不來,本國產品就獨占,大廠商兼併小廠商,國家要維持基本稅賦來源,一定會設法穩住大企業,進一步減稅,那便會造成貧富差距擴大。而稅賦壓力將集中在一般民眾、上班族、中產階級身上,社會矛盾會更高,財富分配問題被激化,消費品物價會更嚴重。
對於俄烏戰爭,特朗普與歐盟立場也不一樣,紀和均說,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為最大戰勝國,美國一直致力壓制二戰軸心國、歐洲德國、亞洲日本,美軍在歐洲有很多軍事基地,號稱有10萬駐軍,有武力保護歐盟。因此歐盟雖支持烏克蘭,但軍事力量不足,除了英國、法國30年來還有些戰爭經驗,其他歐盟國家則無,有的國家軍隊常備兵尚且不足2萬,要如何支撐烏克蘭?
他說,武器在於精巧,但也要有兵,面臨俄羅斯的飽和攻擊,要如何應對?近期歐盟首腦會議談及要投資8千億歐元的國防,其實要想想已故法國總統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曾說法國軍要獨立、歐盟也要,否則只能永遠仰美國鼻息。因此如今的歐盟是無法支撐烏克蘭,歐盟將來若要重新武裝、成立國防軍,那也會面臨要如何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分工,目前看來都是難以解決的問題。
至於台灣,紀和均分析,台灣是還沒與特朗普談判,就雙手奉上最大金礦台積電給美國,連談判都沒,還被要求“國防”預算要提高到占GDP 10%。但大陸經濟量體有多大,兩岸要如何軍備競賽?目前台灣最大問題就是一面倒親美,可是特朗普並不想親近,特朗普只要台灣給錢,那台灣還有多少錢給美國?
他說,台灣送上台積電後,又被列入占便宜的“骯髒15”,難道要全面放棄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嗎?就算全面採購美國商品,又能買多少呢?民進黨政府要好好思考,別的國家都會想備案選擇,結果政府一面倒美國、一條路、走到底,美國也不一定歡迎台灣,特朗普要的更大的交易,台灣該如何應處?台灣一定是棋子、不是棋手,但也要做到不被輕易放棄的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