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陳溢茂演講。(中評社 張穎齊攝) |
陳溢茂說,特朗普對中國課徵10%關稅,中國祭出4道反制措施:加徵關稅、出口管制、企業制裁、反壟斷調查,歐洲也開始做出準備。特朗普也要對晶片進行課關稅,這就比較與台灣相關,特朗普是想糾正不公平貿易模式、增加聯邦政府收入、作為戰略目標談判手段,另外美墨加的協定要重新談判,特朗普最重要是對抗中國在全球貿易影響力,特朗普想主導全球。
陳溢茂說,中國方面也將對美國進行建設性談判、報復關稅、礦物出口限制等,人民幣也貶值下跌3%以抵銷特朗普關稅戰影響,特朗普必須要協商談判。特朗普2.0的中美貿易戰已開打,中國對Google發起反壟斷調查等,對美國軍事企業、無人機採取智慧財產權行動。而特朗普態度也強硬,自稱是“關稅人”,更說關稅是詞典中最美麗字句,特朗普太喜歡與人談判交易,現在特朗普2.0的內閣閣員也是對中國採取鷹派居多。
陳溢茂說,加拿大、墨西哥都被迫要與美國協商,現在美國貿易逆差最多國家前三名是中國、墨西哥、越南,特朗普因此對這3國要加徵關稅。台灣則是第6名,所以特朗普也會找台灣麻煩。不過特朗普這樣加徵關稅,美國的GDP國內生產毛額也可能會下降,中國採取報復性關稅,也會對美國經濟產生損失、負面影響。因此關稅戰影響非常大,影響最大的是汽車行業、電子產品、晶片公司、消費品、綠色能源等,台灣廠商要準備好如何因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