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中評現場:14位政協委員在大會議政建言
http://www.crntt.hk   2025-03-10 00:12:44
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中評社 盧哲攝)
 

  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政協主席孫偉表示,今天的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經濟總量不斷躍升,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地位作用更加凸顯。但是,近年來生態環境保護遇到一些新情況、發生一些新變化。對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孫偉建議,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雙管齊下,增強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雙向發力,更好發揮市場作用。治標和治本相互貫通,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把綠色低碳節約上升為基本國策,大力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有序推進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倒逼生產觀念和生產方式、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發展觀念和發展方式根本性轉變。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副主席、四川省委會主委、四川省政協副主席歐陽澤華表示,近年來,我國通過實施節能減排、化石能源清潔利用和新能源發電,經濟發展的“含綠量”顯著提升。通過調研發現,能源消費革命還面臨一些現實困難與挑戰。歐陽澤華建議,加快智慧用能技術創新與推廣,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支持高校、科研機構、企業聯合攻關,重點突破新型儲能、用能智能終端、智能家居等能源消費端關鍵技術。同時,聚焦“綠色製造+綠色交通+綠色建築”,推進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完善用能權交易和綠證市場機制,提升綠色能源消費活躍度。

  全國政協委員、生態環境部原黨組成員、副部長趙英民表示,根據《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作出的重大部署,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必須夯實基礎制度、完善核心制度、補齊短板弱項,加強各項制度的銜接配套和協同貫通,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趙英民建議,制定實施固體廢物綜合治理行動計劃,加快解決固廢污染突出問題。建立健全新污染物協同治理和風險管控制度。加快構建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政策和保障體系。制定實施長江、黃河等重要流域水生態環境綜合狀況評估辦法,推動重要流域構建上下游貫通一體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強化重金屬環境風險分區域、差異化、精準防控制度。完善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築牢國家生物安全屏障。強化機動車環境監管措施,加強重型燃油車監管。完善城市光污染管理制度設計,推動光污染防治監測評價體系研究。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朴世龍表示,我國綠色低碳產業發展近年取得了顯著成就,尤其是新能源、電動汽車節能環保等領域的發展舉世矚目。當前,面對國內外出現的新形勢、新變化,我國綠色低碳產業發展仍面臨不少挑戰,主要表現在:第一,綠色低碳技術支撐不足,產業發展基礎有待加強。第二,綠色低碳產業政策不協調,各方面協同發力不充分。第三,碳排放權交易機制不健全,碳定價對綠色低碳企業的激勵作用有限。朴世龍建議,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夯實綠色低碳產業發展的科學根基。強化政策協同,健全綠色低碳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體系。加快建設全國碳市場,激勵企業綠色低碳轉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