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系兼任助理教授施威全。(中評社 方敬為攝) |
中評社台中9月26日電(記者 方敬為)台灣農產品訪問團日前訪美,承諾未來4年對美採購逾100億美元農產品。針對此舉是否有助對台美關稅談判,淡江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系兼任助理教授施威全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由於台灣官方迄今未對外公布先前對美關稅談判的內容,究竟這筆採購意向只是履行先前談判的承諾,還是為了爭取稅率調降的新作為?無從得知。
施威全說,台灣透過擴大對美農業採購以爭取關稅稅率調降,他個人是懷疑的,首先該採購金額規模並不大,加上先前雙邊簽署“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當中就有提及美國農產品市場流通事項,所以台灣擴大對美農業採購是否有換取到經貿利益,有待商榷。
施威全,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碩士、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在賴幸媛擔任陸委會主委期間擔任簡任秘書,曾任“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副執行長、新北市經濟發展局長等職,現職為網路媒體負責人。
台“農業部長”陳駿季率農產品訪問團赴美訪問,9月17日與美方簽署採購意向書,承諾未來4年向美國購買超過100億美元的黃豆、玉米、小麥與牛肉,規模比過去增加25%,引發討論。“農業部”22日說明,該採購規模是境內業者“視實際需求自行提出”,政府並未直接出資。
由於台美關稅談判仍在進行,部分人士解讀台灣農產品訪問團與美國業者簽意向書,承諾購買逾百億美元農產品,是換取關稅稅率調降的舉措。但有關部門未提及相關議題。
施威全表示,台灣擴大對美農業採購與關稅談判的關聯性,他持保留態度,因為目前沒有任何官方文件能夠佐證,台灣談判團隊迄今未對外公開任何與美方交涉的內容,究竟台灣在與美國協商關稅稅率的過程中,提出哪些交換條件?民眾完全不得而知,所以這筆採購案會不會早就在先前的談判中被提出,現在只是履行承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