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8日是否會同意交保,牽動接下來的台灣政局發展。(中評社資料照) |
中評社台北9月8日電(記者 張嘉文)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因京華城等案遭羈押禁見一年,5日合議庭裁定以7千萬元交保,但柯透過律師表示仍需深思,將於8日律見後再決定是否交保。柯文哲是否會同意具保停押還未知,但綜觀目前政局,他交保後對接下來藍白合作會形成強大助力、推手?還是會反向變成綠營希望的藍白合阻力?外界關注走向,而最終關鍵似乎就取決於柯文哲對綠復仇的決心有多強。
從這一年的民眾黨支持度變化來看,柯文哲雖然深陷案情,但總體來說,白營的基本盤並未因此鬆動,柯的支持者仍高度凝聚,甚至在此期間,白營民調還有回升跡象,都顯示出柯依舊具備不容忽視的號召力,這種遭政治迫害的效應,很可能在後續選戰中轉化為動員能量。
回顧過去一年,藍白合作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如何將柯文哲救出”這個共同目標上。白營在新主席黃國昌領導下,為了對抗綠營壓力,需要藍營在“立法院”的支援,才得以形成制衡力量。而從大罷免過程也可看出,藍營在面對綠營攻勢時,獲得白營支持者的挹注,才能塑造出壓倒性的局面,徹底逆轉綠營原先的罷免藍委盤算。
而這樣的合作累積,使藍白之間的互賴關係更加深厚。這就讓柯文哲的交保,更添加許多正反的政治效應可供討論。
柯文哲這股能量,對藍白合究竟是強大助力還是掣肘,存在兩種可能。一是,若柯文哲認定終結綠營必須由自己主導,在藍白合作談判中堅持主導權,就可能重演2024大選藍白互不相讓的分裂局面,讓綠營坐收漁翁之利。而這點正是目前外界討論,綠營此時希望讓柯文哲交保的陰謀論之一。
第二則是,若柯文哲將復仇心態化為推動藍白合的動力,願意以整合為優先,則其影響力將使藍白合更具實質效應。尤其在藍白合計支持度大於綠營的情況下,一旦成功整合,對民進黨將形成極大威脅,甚至可說賴清德的連任之路恐怕岌岌可危。
只是柯文哲案牽涉甚廣,目前政界大多預估他如果接受交保後,短時間不會明顯涉及政治議題,但此案距離三審定讞的時間還很長,勢必影響2026縣市長和地方選舉以及2028大選。也就是說,柯文哲效應將持續,不僅牽動藍白合作動態,更讓綠營面臨非常大的不確定性壓力,至於如何演變,關鍵就在柯文哲對民進黨的仇恨值有多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