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忠認為,台灣問題一直是中美雙方互相試探、互相威懾的符號,從拜登政府以來,美國對台軍售持續升溫,僅2024年11月就批准了總值近4億美元的F-16戰機與雷達系統;大陸則以《反外國制裁法》對參與軍售的美國廠商與個人實施制裁,此消彼長之間,台灣的安全迷霧亦同步升高。
他研判,中方若要在倫敦談判中將台灣當成籌碼,就會要求美國明確減緩對台軍售、收斂對民進黨政府的政治干預。因此待此倫談判結束後,可以觀察特朗普後續的言行,就好比在上個月日內瓦談判後,特朗普就公開說出“對統一與和平有幫助”。
對台灣而言,許文忠表示,所面臨的風險也將因此上升,在經濟方面,台灣出口體量龐大,2024年出口約4700億美元,全年仍保有逾800億美元順差,其中逾七成貿易順差來自中國大陸與香港市場。對美順差亦超過650億美元,如若美中達成關稅共識或貿易關係穩定,台灣勢必成為“夾心餅”,因為美國很可能將利益所求轉向台灣,既受制於美國關稅政策,另一面又因為兩岸關係不佳,失去大陸市場紅利。
他說,美國的對等關稅政策已使台灣製造業訂單減少,製造業無薪假人數在今年5月激增至逾2200人、超過130家企業實施;若情勢持續至今後3個月,台灣恐怕將迎來一波倒閉與裁員潮。
許文忠呼籲,台灣必須重新審視“倚美抗中”與“融入區域”的平衡,最好的避險之道,還是在經營兩岸關係,尤其是ECFA的完善化,將有助台灣走出經貿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