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中評社 張嘉文攝) |
中評社台北3月15日電(記者 張嘉文)賴清德13日宣布中國大陸是境外敵對勢力,提出5大“國安”威脅和17項因應策略,包括恢復軍事審判,引發社會討論。台灣自1991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法律上不再視大陸地區為敵人,兩岸不再處於敵對狀態。賴清德是首位將大陸定調為境外敵對勢力的台灣領導人,茲事體大,民眾普遍憂慮會不會之後的任何兩岸民間交流都被冠上“通敵 ”罪名。
對於賴清德提出的“國安”威脅17項因應策略條,“行政院長”卓榮泰昨日已公開表示,各部會須限期考核完成,展現推動決心。賴17條未來會不會成為藍營緊箍咒,產生嚴重寒蟬效應,是後續關注焦點。
主因在於,綠營結合民間團體發起的大罷免正如火如荼展開,已有35席泛藍“立委”罷免案通過“中選會”第一階段審查,將進入第二階段連署,情勢對藍軍極不利。賴13日的相關談話、“賴17條”,就是用另外一種方式,替大罷免添加關鍵元素。
接下來,賴清德提出的17條將進行相關修法,民進黨在“立院”是少數,當“賴政府”定調大陸為敵對勢力,在野黨如不配合修法,綠營就可大肆宣傳在野黨是敵對勢力的在地協力者?
類似的抹紅是綠營慣用手法,但這次直接上綱到“國安”修法,可能讓藍營落入進退兩難局面,尤其目前有35席藍委將面對大罷免,國民黨本會期原本希望主推民生法案降低衝突,不讓罷免氣焰繼續升溫,只是現在的賴17條後續修法,顯然就是要逼藍營難以抉擇。
面對大罷免的壓力,藍委本會期氣勢確實和上會期有所不同,許多大砲型藍委近來批綠頻率明顯減少,除了避免提高仇恨值,大多是忙著回選區固樁,拜託支持者在接下來的罷免投票要出來投不同意票等等。也就是這場大罷免對藍營的負面效果正在發酵,現在又有了賴17條這樣的緊箍咒,接下來藍營情勢將更艱困。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14日公開發表談話,嚴厲批判了賴清德此舉只是為了遂行“台獨”目標,但除了批評,並未提及相關反制辦法,以朱立倫為首的國民黨中央,可能須盡快找到方式突破,畢竟如何制衡執政的民進黨,是最大在野黨國民黨的責任之一,這也是2024大選投票,民眾讓藍委多於綠委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