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25日電/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23日發布最新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上調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率預期至3.2%,較此前6月的預測上調了0.3個百分點,反映出各經濟體表現比預期更具韌性。報告稱,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美國的人工智能(AI)相關投資和中國的財政支出。
從各國/地區2025年的增長率預測來看,美國為1.8%,較原先上調0.2個百分點,但較2024年的2.8%有所放緩。報告稱,高關稅政策及移民數量減少,抵消了旺盛的高科技投資帶來的積極影響。經濟減速跡象已然顯現,例如失業率正持續攀升。
OECD將歐元區增長率預測上調0.2個百分點至1.2%。當前歐元區政策利率已降至2%左右,通過連續降息,貿易摩擦帶來的負面影響已得到部分緩解。
新興經濟體也展現出比6月預期更強的韌性。OECD將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上調0.2個百分點至4.9%,與2024年5%的增長水平基本持平。
經合組織在報告中寫道,2025年上半年全球經濟增長韌性超出預期,這得益於多重積極因素的叠加:受關稅上調前 “提前備貨”(企業為規避後續關稅成本提前擴大生產與貿易)的推動,工業生產與貿易活動獲得支撐。美國強勁的AI相關投資拉動了經濟表現,而中國的財政支持則抵消了貿易阻力等帶來的下行壓力。
不過,OECD警告稱,儘管全球經濟當前展現韌性,但經濟前景仍面臨重大風險。自5月以來,美國對幾乎所有國家的雙邊關稅稅率均有所上調。截至8月末,美國平均有效關稅稅率預計已升至19.5%,為193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關稅上調的全面衝擊尚未完全顯現:諸多關稅調整措施正逐步落地,企業初期也通過壓縮利潤吸收了部分關稅成本,但在支出選擇、勞動力市場及消費價格等領域,其影響已日益凸顯。展望未來,OECD指出,若關稅進一步上升或通脹再度抬頭,將構成主要風險。
此外,報告提及,全球財政狀況惡化、金融市場重新定價,以及加密資產估值劇烈波動引發的金融穩定風險,均是潛在挑戰。
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採訪時,OECD首席經濟學家阿爾瓦羅將財政風險列為全球經濟的主要擔憂之一。他指出:“當前各國在國防開支、老齡化應對等領域的支出不斷增加。而全球多國國債收益率持續上升,正是投資者對未來風險加劇心存擔憂的直接證據。”
OECD預測,2026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放緩至2.9%,美國經濟增長率則從1.8%放緩至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