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7日,在位於紐約的聯合國總部,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第79屆聯大一般性辯論上發言。(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3月28日電/據中國日報報導,二戰結束80年來,世界各地的衝突仍未停止。美西方經常把自己的國家利益置於全球穩定和其他國家的主權安全利益之上,動輒粗暴干涉其他國家。這種霸權行為與其宣稱的“自由世界秩序”相背離,導致人們對西方的信任度下降。誕生於64年前的不結盟運動強調尊重各國主權、和平共處、互不干涉等原則,時至今日仍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為構建更加公平的多極和平提供了一條可行的道路。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80周年、萬隆會議召開70周年,也是不結盟運動正式成立64周年。
在這期間,世界經歷了多次持續不斷的爭端和戰爭。正如美國政治學者莫妮卡·達菲·托夫特 (Monica Duffy Toft) 和西迪塔·庫希 (Sidita Kushi) 合著的《死於劍下:美國外交政策軍事化》一書中所說,這些衝突當中,很多都是在美國的干預下被煽動起來並激化的。1946年至1989年,美國平均每年發起2.4次軍事干預行動;1990年至2019年,這一數字增加到每年3.7次。
雖然許多主流西方評論家認為,二戰後由美國領導的自由世界秩序經歷了更加穩定與和平的發展,並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得到進一步鞏固,但約翰·米爾斯海默 (John Mearsheimer) 和帕特裡克·波特 (Patrick Porter) 等其他學者已經證明了美國的言行嚴重不一致。
根據過去80年的經驗,我們應該怎樣看待21世紀和平面臨的挑戰?不結盟運動的基本原則如何有助於在我們這個時代實現多極和平?
站在二戰結束80周年、萬隆會議70周年、不結盟運動成立64年的今天,我們深刻認識到21世紀世界在實現和平方面面臨的挑戰。鑒於這一時期國際關係的特點是持續不斷的衝突、權力鬥爭和干預,這些歷史經驗的現實意義顯得尤其重大。
儘管我們已經建立了聯合國等國際機構,但強權政治和大國干涉——特別是美國的干涉,仍在繼續破壞地區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