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7月24日電/在AI技術發展及台灣產業政策支持下,“財政部”今天指出,工業機器人及半導體相關領域衍生的商機看好,可望為台灣機械產業出口添新動能。另數據顯示,台灣的生產半導體等機械出口,近年加速由陸港轉向東協發展。
“財政部”今天發布“近年機械出口及在主要市場占有率概況”統計專題報告指出,一向為台灣機械出口主力的金屬加工工具機,近年受到日本與陸商分別在高、低階產品夾擊,加上管制對俄輸出、電動車崛起等影響,造成工具機外銷動能減弱。
有別於工具機外銷動能流失,“財政部”統計處表示,受惠於半導體科技產業鏈需求帶動,以及相關設備製造技術日漸精進,生產半導體等機械近年出口實績顯著增長,自2003至2022年間出口金額連續10年創高,2017年超越工具機,2022年突破50億美元,此期間占總機械出口比重由6.4% 升至17.8%,2024年更達20.5%。
“財政部”統計處指出,台灣生產半導體等機械外銷市場長期以陸港居首,2017年占比曾高達約5成6,但近2年驟降至3成以下;近年在“中國+1”氛圍下,歐、美與東亞國家競相前往東協投資,推升東協占比逾2成居次,並以銷往新加坡為大宗;對歐、美均在1成以上,對歐又以荷蘭為主力。
另就各國機械出口品項觀察,中國、德國、美國機械產業發展相對多元,其中中、德均以造紙及印刷機械、具特殊功能機械、軸承及傳動軸等組件占機械出口比重較高,美國則聚焦在生產半導體等機械,占逾1成。
同時,“財政部”統計處指出,日本、韓國及台灣機械細項出口偏向集中,均以生產半導體等機械為核心,2024年日本及台灣占逾2成、尤為突出,台日2024年占比皆較2019年大幅增加約7個百分點,韓國維持14%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