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國務院,5日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中評社 海涵攝) |
中評社香港3月6日電(作者 丁乙)李強總理3月5日在十四屆三次人大會上所作《政府工作報告》有關對台工作的論述雖然很短,衹有117個字,但卻十分精準務實,展現出新時代兩岸融合發展的戰略定力與實踐深化。報告以“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為綱,既延續了大陸對台政策的一貫主線,又在實踐中展現出與時俱進的創新思維。這份承前啟後的政策宣言,既是對過去三年兩岸關係發展經驗的系統總結,更是面對複雜形勢擘畫的行動藍圖。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報告以2024年兩岸融合發展實績為重要支撐,凸顯政策落地的務實性與前瞻性,是以實績為基的兩岸融合發展戰略深化。
一、政策框架的延續性與系統性提升:基於2024年實績的深化
相較於去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經濟融合-文化認同-國際參與“三維政策框架”,2025年對台論述呈現出三個顯著特徵,而這些特徵均得到去年實踐成果的強有力支撐:
1,戰略邏輯更清晰
報告首次將“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置於“反對台獨分裂”之後,凸顯制度建構的基礎性作用。這一調整與去年兩岸經濟深度融合的實績密切相關。兩岸經濟合作方面,去年在大陸經濟回暖向好有力牽引下,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穩中有進,經濟融合發展不斷深化,兩岸貿易總額2929.71億美元,同比增長9.4%,大陸新增台資企業7941家,同比增長1.6%,台商在大陸投資領域進一步向高端製造、綠色能源等新興領域拓展。在對台制度創新方面,福建自貿試驗區率先為台胞提供定製式職業資格服務和“台胞證+社保卡”集成服務,台胞在大陸辦理政務事項實現“一卡通”,制度便利性提升,直接激發了台胞參與融合發展的積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