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空軍副司令、退役中將張延廷接受中評社訪問。(中評社 張穎齊攝) |
中評社台北9月30日電(記者 張穎齊)美媒《華盛頓郵報》日前報導,美國總統特朗普為爭取“習特會”釋出善意,暫停對台灣4億美元軍援。前空軍副司令、退役中將張延廷接受中評社訪問分析,這反映出三大現象:一,美國為營造對中氣氛而壓縮台灣利益;二,台灣日益成為美中交易的籌碼;三,美國對台軍事支持仍相當有限。
張延廷分析,特朗普若暫停軍援,顯示美國在對中互動中“自主性不足”,必須在某些領域先讓步,再換取中國的配合與讓步,而這就是台灣被犧牲的跡象。
張延廷,1960年生於台南,籍貫山東,政戰學校(現“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系研究所博士,是台灣首位現役即 具有正教授資格的空軍將領。歷任空軍副司令、空軍司令部政戰主任、參謀本部情報參謀次長、空軍官校校長、空軍航院校長等職。 現為中國國民黨台北市黨部副主委。
張延廷向中評社說,台灣正逐漸被“籌碼化”,一旦台灣被當作美中交換條件的一部分,就會陷入被動,自主性降低,安全更加受制於人。
他還指出,台灣最迫切需要的是軍事防衛能力的提升,但美國卻選擇限制台灣這方面的強化,台灣的急迫性,並不等於美國的急迫性,反而台灣越急迫,美國手中的籌碼越大。他警告,台灣若繼續只走“單邊依賴美國”的路線,將陷入烏克蘭式的困境。
張延廷批評,民進黨政府目前走的是“親美抗中”單邊路線,戰略方向錯誤。台灣應該親美,但要走“和中”而非“抗中”。親美是基於經濟與歷史現實,但抗中路線只會讓台灣陷入全面對抗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