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毅向中評社解析國民黨主席選舉局勢。(中評社 張嘉文攝) |
中評社台北9月15日電(記者 張嘉文)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15日開始領表,表態參選者百家爭鳴,前“立委”邱毅向中評社分析,國民黨主席選舉呈現三大派系鼎立格局,分別是保守派、改革派與平衡派,各自的背後代表不同的力量與盤算。
但邱毅認為,不管最後誰出線,這一任國民黨主席要對藍營2028大選熱門人選盧秀燕有三個作用,分別是功能性、安全性和互補性,才有辦法相輔相成,帶領藍營2028重返執政。
國民黨主席選舉15至19日開始領表登記,10月18日進行投票,現任黨主席朱立倫堅持交棒,台中市長盧秀燕宣布不參選。目前有7人表態參選黨主席,包括:藍委羅智強、前藍委鄭麗文、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前彰化縣長卓伯源、高雄市黨部中常委孫健萍、律師李漢中、前國代蔡志弘,第8位可能是前台北市長郝龍斌或前中廣董事長趙少康,第9位則可能是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
邱毅接受中評社訪問時對此表示,國民黨財務拮据,黨主席一職並非人人趨之若鶩,但由於2028年重新執政的希望變得愈來愈高,主席大位反而成了香餑餑,吸引各路人馬爭相角逐。
邱毅認為,這次主席之位的競逐,可歸納為三股力量。第一是“保守派”,也就是傳統國民黨菁英與地方派系。他們強調黨主席必須具行政或黨務歷練,且要有一定年紀與份量才能鎮得住百年大黨,而這股力量最初鎖定盧秀燕,盼藉她的高民意與地方治理經驗帶領國民黨。
但邱毅透露,盧秀燕之前曾和他討論過,無法承擔這場主席選戰,主因正是看到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的下場,柯在2024大選就是黨主席與候選人身分,必須大規模募款,也因此在政治獻金和京華城案上被連結,目前還任台中市長的盧秀燕,如果兼任國民黨主席,勢必引來綠營發動的司法與政治風險,甚至可能被設計成貪腐疑雲,可能還沒參加大選就先被殲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