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劉燈鐘語中評:台灣淪美國馬前卒 前景悲觀
http://www.crntt.hk   2025-03-26 00:33:58
金門大學海洋與邊境管理學系副教授劉燈鐘。(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台中3月26日電(記者 方敬為)賴清德日前宣布中國大陸是“境外敵對勢力”,並提出5大“國安”威脅和17項因應策略。金門大學海洋與邊境管理學系副教授劉燈鐘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研判賴對大陸強硬,背後有美國授意,賴此舉形同宣告兩岸進入準戰爭狀態,但美國沒有約束,顯然是打算藉此作為對中國的談判籌碼。賴則透過拉高兩岸緊張情勢,鞏固權力,雙方各取所需。

  劉燈鐘認為,民進黨為了扭轉“國會”朝小野大局面,不惜發動對藍委大罷免,同時賴清德升高兩岸對立,要製造寒蟬效應,都是為了把持政權,民進黨政府可能認為,背後有美國做靠山,不擔心兩岸掀起波瀾,但從美國的戰略思維而言,兩岸發生衝突,對美國才有利,從俄烏戰爭血淋淋的案例就可見端倪,所以美國從未承諾出兵援台,而台灣卻仍甘淪為美國的馬前卒,未來景象令人感到悲觀。

  劉燈鐘,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現任金門大學海洋與邊境管理學系副教授、中華卓越青工總會會長。研究專長包括中國大陸研究、兩岸關係、政黨與選舉、國際治理。

  針對“賴17條”效應,劉燈鐘表示,賴清德的舉措事實上是有脈絡可循,一切是循序漸進,可以看到,賴清德從去年當選後,一直無法接受“立法院”在野黨席次多數的局面,民進黨蔡英文上個8年全面執政,順風順水,賴清德接任後馬上面對跛腳的窘境,不利其連任,因此賴從當選以來,所有的作為都在設法鞏固政權,確保連任。

  劉燈鐘指出,從去年迄今,民進黨政府先是對“立法院”所有通過的法案、決議,透過覆議、“釋憲”等行政程序祭出技術性阻攔,但執政黨席次劣勢的問題依舊,因此綠營進一步發動大罷免,要設法從根本上解決席次不足的問題,而為了讓大罷免的氣勢能夠上來,必須將罷免上綱至所謂的“抗中保台”層次,所以才會有所謂“賴17條”的出現,以及“境外敵對勢力”的定義。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