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為了成為直升機引導員,王雙又開始每天重復練習甲板引導手勢上百次,於2021年年底,正式成為一名直升機引導員,將“王雙”二字印在自己的黃色甲板識別服上。
“我們是肩負重要職責的戰鬥員,在崗位上決不能當花瓶。”如今,王雙已經記不清自己保障了多少架次直升機安全起飛、回收,她和女艦員們的出色表現,已成為遼寧艦甲板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同樣是直升機引導員的李潔,忘不了第一次站在甲板上作業時的感受:“回收直升機時風特別大,不光有海風還有直升機旋翼吹下來的風,對於男艦員而言都很難站穩。”
從這以後,李潔開始進一步強化訓練,她在小本子上畫出跑位圖,練習迎風站姿,用空餘時間舉啞鈴、練蹲姿加強下肢力量,向老班長請教甲板保障經驗,最終克服了這一困難,她一直堅信:“男艦員能完成的任務,我也可以!”
李潔還有另一個身份,是固定翼戰機著艦引導員。相比於直升機引導員,雖不用在甲板上風吹日曬,但在著艦引導台位前,面臨著難度系數最高、流程最為複雜的戰鬥機三類回收,不能有一絲鬆懈。她需要始終緊盯屏幕,在雷達捕捉到飛機之後,及時用語音播報數據,引導飛行員對飛機姿態進行調整。
第一次真正執行引導任務時,李潔的聲音都在顫抖,機械地報著數據,總害怕自己報錯,還好飛行員穩穩地掛住了阻攔索,讓她懸著的心落了下來。而如今的她,在清晰準確播報的基礎上,還在為飛行員提供情緒價值。她在戰機稍有偏差時,會通過語調給予一些鼓勵,來緩解對方的心理壓力。
去年6月,飛行員們特意送來一封感謝信,向女著艦引導員群體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謝,稱讚其為“夜空中最美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