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各國需要為無人機戰爭時代做好規劃。俄羅斯和烏克蘭已採取行動,在本地生產電池和飛行控制器等物品,以消除供應瓶頸,避免在物品短缺時突然漲價。
莫洛伊說:“發展在無人機領域的主權能力可以讓一國擁有獨立設計、製造和操作無人機的能力,從而對無人機技術有更大的控制權。本土化生產還能減輕國際供應鏈中斷的影響,減少境外採購可能受到政治限制的薄弱環節。”
事實上,低門檻正是無人機與其他軍事技術存在很大不同的地方,因為前者的獲取成本不高。在烏克蘭,步兵部隊利用他人捐贈或士兵自己購買的硬件,發展出自己的無人機偵察和打擊能力。
另一方面,由於未來的每一場戰爭都可能是無人機戰爭,所以各國需要考慮對方會部署什麼樣的無人機。問題是沒有人知道幾年後無人機將是什麼樣子。莫洛伊說:“如果你不知道接下來無人機如何發展,你就無法研發反制武器。”
莫洛伊表示,這意味著分析人士正在密切關注烏克蘭戰場上出現的技術,包括無法被干擾的光纖控制無人機,以及能讓無人機避開來襲炮彈的人工智能技術。
美國防務分析師扎卡裡·卡倫博恩說:“我們基本達成共識,即成本高昂的導彈不是解決大規模小型無人機攻擊的良方。”相反,未來的無人機防禦需要實現“低成本、可持續和多維化”,這樣既能對付大型高性能無人機,也能對付小型無人機集群。屆時將涉及雷達和其他傳感器的分層防禦,以及將智能控制系統與導彈、火炮、干擾器和攔截型無人機等武器庫相連,以便迅速完成消滅無人機混合集群的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