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9日電/據日本雅虎新聞網2月17日報導,17日,海上自衛隊最新型聲學測量船命名及下水儀式在岡山縣玉野市的三菱重工海事系統公司玉野造船廠舉行。這艘使用拖曳式聲呐收集潛艇聲學信息的測量船被命名為“備後”號,在經過舾裝和各項性能測試後,“備後”號計劃於2026年3月部署到位於廣島吳基地的聲學測量隊——海自第一聲學測量隊。
此次下水的“備後”號是“響”級聲學測量船中的四號艦。一號艦“響”號、二號艦“播磨”號、三號艦“安藝”號已經分別於1991年、1992年和2021年入列。“備後”號於2024年3月開工建造,造價約196億日元(約合1.3億美元)。
“備後”號的標準排水量約2900噸,與“安藝”號相同,比“響”號和“播磨”號多50噸。船身全長67米,寬29.9米,型深15.3米,航速11節(約合每小時20公里),人員編制約40人。
“備後”號採用雙體船設計,這也是海自的首艘雙體船,外形十分獨特。該艦有兩個裝有推進器的潛航式魚雷型艦體,通向艦橋的後甲板為大型直升機停機坪。
艦艉配備有艦載拖曳陣聲呐系統(SURTASS),這是一種高性能拖曳式聲納監聽裝置,可探測數百公里範圍內的水下聲學信息。船艏還配備有一個推力器,可使船舶側向移動。
“備後”號計劃於2026年3月服役,屆時海自將形成四艘聲學測量船監聽體系。這意味著海自將擁有更多“耳朵”,或者說更多的傳感器。在假想敵的潛艇變得越來越安靜、越來越隱蔽的背景下,新型聲學測量船的服役將幫助日本加強周邊海域的聲學情報收集能力。
第一聲學測量隊於2017年在日本海上自衛隊中率先引入乘組制度,也是海自唯一採用乘組制度的部隊。在三號艦“安藝”號入列服役後,第一聲學測量隊開始施行三艘測量船配備四個乘組的輪流值班機制。據海上幕僚監部負責公共關係的部門介紹,“備後”號入列後將改為四艘測量船五個乘組輪換的機制,從而進一步提高開工率。
來源:參考消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