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出席“Smart2025台灣永續峰會:從城市4.0到城市淨零”。(照:蘇俊賓臉書) |
第三個策略是利用桃園的3000口埤塘與水圳,透過都市微氣候與風向調查,與都市計劃及建築設計結合,創造出桃園獨有、具降溫效果的城市風廊。最後則是導入智慧科技運用,包含透過AI判煙技術、廣佈空氣盒子,即時監控各項污染源並採行應變措施,已經有效減少桃園地區的懸浮微粒濃度。
善用智慧交通控制系統部分,蘇俊賓也舉例桃園的救護一路通計劃,從急救任務派遣、救護車GPS介接至交控中心的緊密合作,從去年1月到現在已經成功進行號誌變換4195次、紅燈截斷1861次、綠燈延長1671次,救護車平均通行時間從2分40秒減少了1分32秒,變成只要1分8秒即抵達醫院,不僅是交通時間縮短,同時也是增加急救時間,而醫院端的OHCA急救成功也提高9%,落實“科技等於生態,也等於人命”的價值理念。
蘇俊賓最後以自己手繪的萊比錫車站和中壢車站結尾,中壢車站的變遷正是桃園發展的縮影。桃園承載了超過原本城市設計的容量,甚至中壢車站因為超負荷使用,像是“霍爾的移動城堡”般,不得已的被迫一直加蓋,也曾被說是全台最醜的車站。車站的角色可以說是城市發展的縮影,歐洲最大的車站,萊比錫車站,早早定義了工業大城裡面的格局,正在進行鐵路地下化的桃園,未來即將有中路、桃園醫院、中原等車站,縫合的都市,是未來桃園轉型再進化的重要契機,他期待未來桃園邁向淨零城市發展中,不光只是“加法”,也必須適度導入“減法”的智慧解方。交替運用讓桃園的樣貌未來可以不一樣,將透過更多智慧解方,讓桃園走向真正的淨零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