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委許宇甄。(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北9月30日電/面對美國可能要求台美晶片產能五五分,美國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29日在臉書發文指出,幾乎就是對台灣的脅迫式談判。如果台灣能有機會與北京建立某種程度的對話與危機管控機制,是否就不必在每次與美國談判中被迫交出更多?台灣社會似乎早已將這樣的討論視為禁區,其實這樣的辯論是必要的。
財經專家游庭皓則表示,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的這席話,是過去很少見的談判訊號,直接出招施壓。中國國民黨籍“立委”許宇甄痛批,這不是合作,而是強制分割台灣的命脈產業。
綜合台媒報導,藍委許宇甄強調,美國對台灣已經不滿足於軍售,如今更進一步伸手掠奪台灣半導體核心製造。盧特尼克敢於高調放話,說“很快就要與台灣達成重大協議”,代表雙方早已進行談判,但台灣人民卻完全被蒙在鼓裡。若“賴政府”繼續沉默,就等於證實“賣台協議”是真的。
除盧特尼克,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幾天前受訪中警告,全球科技產業“過度依賴台灣”。翁履中指出,特朗普政府核心成員接連的公開發言,讓台灣須正視一個殘酷的現實,就是美方對台灣的支持,並非出於“價值夥伴”的道義,而是冷冰冰的交易。
翁履中表示,“台灣不能天真以為交出產能就能換來萬無一失的安全”。一旦晶片的戰略價值被稀釋,台灣重要性也可能被邊緣化。更嚴重的是,如果台灣內部還是一味強調“不能懷疑美國”,當美方官員都公開宣稱要降低對台依賴時,台灣卻選擇沉默,這只會讓華府更加篤定台灣會“無條件配合”,因此沒有必要給予更多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