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北9月24日電/美國總統特朗普23日重返聯合國大會講台,發表近一小時的演說,火力全開,直指移民與氣候變遷政策是“摧毀自由世界的兩頭怪物”,更諷刺聯合國形同“只會寫措辭強硬的信件,卻解決不了問題”。對此,美國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24日在臉書發文表示,選擇特朗普路線,勢必會讓台灣必須更小心跟其他國家的互動。
特朗普在演說中自稱“世界和平締造者”,聲稱曾解決包括以色列與伊朗、印度與巴基斯坦等七場衝突,但會場內反應冷淡。他強調,美國應該“保護邊界、使用傳統能源”,並將再生能源與氣候政策形容為“高成本騙局”,拖垮經濟。他還把矛頭轉回美國內政,重申反移民立場、捍衛基督教價值,甚至抱怨聯合國未批准他翻修紐約總部,將演說化為結合政策與個人情緒的舞台。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還在會場遇到巴西總統魯拉,雖然兩人立場南轅北轍,但特朗普卻表示“感覺不錯”,並將安排會晤,引發外界好奇。
翁履中表示,與2019年特朗普的聯合國演說相比,這次的特朗普顯得更強悍、更不耐煩。當年他曾說“未來屬於愛國者,而非全球主義者”,但仍願意在民主與和平的框架下保留多邊合作空間;如今則徹底轉向,從“不同意”走到“拒絕”,從“質疑”變成“批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