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媒體自辦的國民黨主席選舉辯論20日登場。(中天新聞提供) |
中評社台北9月21日電(記者 張嘉文)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將在10月18日投票,首場由媒體自行主辦的辯論會20日登場,邀請了候選人鄭麗文、羅智強、張亞中和郝龍斌,但郝因故未參加。
整場辯論主題大致是聚焦在如何促成藍白合,以及最重要的兩岸路線上。藍白合不用講,當然是新任主席的重點,但和過往黨魁選舉在兩岸問題上都很保守,多提九二共識保本的氛圍不同,中壯派代表的羅智強在會中大談“我是台灣人!我是中國人!”的論調,確實會讓外界感受到改變。
而這是否代表藍營在經過擊退大罷免後,論述上的空間,能更勇敢直面過去兩岸歷史的連結,且向社會大眾導正綠營長年灌輸給年輕一代的分裂主義,為兩岸本是一家的概念,可能是這場選舉更值得觀察的重點。
綜觀這樣的發展,很大原因可能和網紅“館長”陳之漢有關,館長日前二度前往大陸訪問,全程直播讓年輕支持者瞭解大陸的真實狀況,且他高舉“兩岸一家親,我是中國人”的招牌,目的就是要打破民進黨對台灣年輕人建立的信息繭房,不再讓兩岸仇恨對立的氛圍繼續,才有談兩岸和平的空間。
這樣的氛圍顯然也讓正在進行主席選舉的國民黨候選人們選擇上車,加上在歷經綠營大罷免大失敗,“抗中保台”牌被認為已失效的狀況下,“我是中國人”的論述推廣,現在似乎可以說正是大好時機,在對抗綠營抹紅、貼標籤的攻勢上會更有底氣。
在這背景下,羅智強在辯論會中多次提及“我是台灣人,我是中國人,我的中國是‘中華民國′”的所謂三段論,即便此論述的基礎比較類似“一中各表”的概念,但以羅是民選“立委”,加上是藍營指標型的中生代等等身分來說,已是有所突破,他也提及自身實例,談“我是中國人”不用怕選舉會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