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研院董事長吳政忠受訪。(中評社 盧誠輝攝) |
中評社新竹9月16日電(記者 盧誠輝)工研院董事長吳政忠15日出席工研院52周年院慶暨第14屆院士授證典禮時表示,生成式AI將是全球產業未來發展關鍵,他預估未來5年內如果產業無法有效導入生成式AI,將面臨許多國際的競爭與挑戰。
吳政忠15日主持工研院52周年院慶暨第14屆院士授證典禮,包括蕭美琴、“經濟部長”龔明鑫、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工研院院長劉文雄等人都到場出席。吳政忠在受訪與致詞時都多次提到生成式AI對未來全球產業發展的重要性。
吳政忠指出,2022年底OpenAI的ChatGPT出現,讓全世界許多先進國家的領袖都非常緊張,因為生成式AI不只帶來產業革命,也導致許多社會革命正在發生。生成式AI的出現也讓他警覺到,現在所有產業如果無法讓生成式AI在未來5年內有效導入產業的話,將面臨許多國際的競爭與挑戰。
他強調,生成式AI和晶片將是全球各個產業是否能夠持續創新發展的關鍵,而台灣目前在生成式AI和晶片的發展上都已經有些基礎,對台灣來說是很好的機會。工研院過去52年來對台灣產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色,尤其是對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具有卓越貢獻,所以如何將已掌握的關鍵技術再進一步去系統化整合就至關重要。
吳政忠認為,未來5年到10年將是另一波產業革命的興起,台灣不能只擁有核心關鍵技術,而是要做系統化的整合。若以機器人為例,不能只做手或腳,而是要把大腦也一起給整合起來,讓人型機器人可以自己站起來,這才是工研院能夠走在業界前面去幫忙打前鋒的最重要任務,也是工研院必須要負起的責任。
他提到,如何把無人機、無人船等無人載具給整合起來,工研院還有很多功課急需去做,他相信以工研院目前擁有的7個大所和6個中心,應該是全世界最佳的整合單位,他期許工研院同仁可以持續邁出大步,去做未來5年到10年間,在業界沒有時間、資源和能力去做的事情,讓工研院先踏出第一步。
吳政忠強調,無人化創新科技的發展,是工研院未來5年到10年間最重要的工作,如何大幅增加生成式AI並強化系統性整合,讓AI和載具能夠相輔相成,對台灣的產業發展至關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