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北9月9日電/針對兩岸關係,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8日表示,賴清德對中國大陸的態度,仍是“反共”與“鬥”的思維邏輯。令人憂心的是,賴清德的任期要到2028年才結束,他正帶著台灣全速駛向一座巨大的冰山,而船上的乘客卻沒有選擇跳船的餘地。
張亞中8日在臉書發文指出,賴清德日前接受《自由時報》專訪。這場專訪,可以看作是他在今年六月提出“團結國家十講”未完成的部分,從中可清楚看出他在兩岸關係、“國防”戰略以及國際定位上的立場。然而,深入檢視後不難發現,這套論述不僅邏輯錯誤、偏狹片面,更一步步地把台灣帶往危險的航道,宛如一艘正駛向冰山的船隻。
首先,張亞中強調,賴清德再度全面否認“九二共識”與“一個中國原則”,並武斷地將其定義為“放棄台灣主權”,強調不僅民進黨無法接受,連台灣社會都不可能接受。問題在於,他這種說法本身就是錯誤的詮釋與刻意的扭曲。九二共識完全符合“中華民國憲法”,促進兩岸交流互動,而非出賣“主權”。賴清德卻一再用“放棄主權”來嚇阻社會,等於把一切協商的大門直接封死,使兩岸對話失去任何可能性。
其次,張亞中表示,賴清德宣稱“和平必須依靠實力”,和平不能靠“幻想”。在他眼中,任何政治對話都是幻覺,唯有軍備與結盟才是現實。於是,他提出兩條路徑:一是大幅增加“國防”預算,承諾明年“國防”支出將達GDP的3.32%,並計劃在2030年前拉高至5%,以比照北約標準;二是與美、日等民主陣營“肩並肩”,透過“備戰來避戰”。
然而,當一個國家過度依賴軍備時,往往會被拖進軍備競賽的深淵;當一個政權把和平寄託在外部結盟時,往往只能淪為大國博弈的棋子。台灣在這條路上,只會被捲入衝突,而不是遠離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