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賴清德提出“主權基金”計劃,前“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提出看法。(照:施俊吉臉書) |
中評社台北9月9日電/賴清德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指出,未來將協助傳統產業合併、提高競爭力,並透過“台灣主權”基金”投資或購買國際通路,讓台灣傳產商品走向國際市場。對此,前“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昨天表示,無須成立“主權基金”,“經濟部”、“國貿署”和外貿協會現在就在做。施認為,成立“主權基金”是為順從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的需索。
賴清德表示,無論是工具機或螺絲,過去皆由經銷商下訂單、普遍缺乏通路,所以政府要協助找通路,除透過外貿協會協助參與國際展覽外,他先前也拋出台灣成立“主權基金”的構想,包括在國際上購買或投資通路,確保台灣傳統產業商品能在國際上行銷,這是未來經濟的重點。
施俊吉8日在臉書發文表示,“設立‘台灣主權基金’投資或購買國際通路,讓傳產商品走向國際市場”其實無須成立“主權基金”,“經濟部”、“國貿署”和外貿協會現在就在做。
施俊吉合理的推測,成立“主權基金”是為了順從美國總統特朗普和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的需索,讓台灣在不公平的投資與分潤條件下,跟日本一樣去美國投資數千億美元(數兆元台幣)。
施俊吉接著表示,賴清德應該告訴我們,政府是否已經(或準備)像日本一樣與美國簽訂“投資協定”了?
對於“主權基金”籌設進度,“國發會”表示,“主權基金”相當複雜,會以審慎態度來處理,除積極搜集台灣產官學界看法,並借鏡國際經驗,已與“財政部”、“央行”、“主計總處”等單位召開過2次會議。考量成立“主權基金”工程浩大,必須審慎處理下,無法確認會否年底前將相關條例送至“立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