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經節目主持人楊世光接受中評社訪問。(中評社 張嘉文攝) |
中評社台北8月13日電(記者 張嘉文)針對台美關係,前新黨秘書長、財經節目主持人楊世光向中評社表示,民進黨政府長期在地緣政治與經貿戰略上過度單押美國,且押的還是美國進步左派,結果在特朗普上台後完全失去溝通管道,此次美國的關稅政策,台灣正好成為特朗普需要“祭旗”的對象。
在美國經濟霸權剝削之下,楊世光認為,台灣最大的隱憂在於社會格局僵化,年輕人缺乏機會,不只是所得或分配問題。一旦社會結構進行有效重組與再分配,政治架構勢必受到衝擊,屆時各種路線的反思可能都會有,台灣可能進入一個全面重組,甚至“大崩解”的時代。
楊世光畢業於廣州中山大學金融系、台灣大學管理學院碩士,曾任新黨秘書長,2020年曾代表新黨參與大選,後因連署未過關而中斷參選。楊世光現在在Youtube開設網路財經節目,評論財經議題。
前美國務院資深顧問惠頓(Christian Whiton)日前以“台灣如何失去特朗普”(How Taiwan Lost Trump)為題撰文,指台灣政策讓台灣與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漸行漸遠。
民進黨政府目前在對美關稅談判完全看不到所謂台美關係史上最好的優勢。
楊世光接受中評社訪問時分析,由於美國市場與技術掌握在產業鏈上游,台灣在電子業及出口市場上對美國的依賴,是真正的依賴,而非表面數字的依賴。台灣一旦與美國出現摩擦,衝擊將是結構性的,賴清德與過去的蔡英文政府忽視了分散市場與維持兩岸平衡的重要性,這是一個嚴重的戰略錯誤。
他指出,民進黨政府在“外交”經營上更明顯押錯邊,長期與美國民主黨進步派人物交好,例如賴清德上任後過境夏威夷,與民主黨前眾院議長、眾議員佩洛西通電話,前副手陳建仁在教宗過世時赴羅馬,卻與拜登合影而非利用機會與特朗普陣營建立關係。這種“只結交特朗普對立面”的“外交”模式,讓台灣在特朗普團隊與共和黨的國會運作中完全沒有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