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台海軍中權艦前艦長張競。(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北7月29日電/綠營發起的726首波大罷免慘遭完封,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點出“五大輸家”,後續將影響台灣社會後續發展與政治脈動。面對第二波罷免投票則將於8月23日進行,張競指出,究竟是當權者決心要將爛戲繼續“拖棚”,抑或是執政者識相,讓此場政治醜劇與鬧劇儘早落幕,將是其政治智慧重要評分參考標準。
首波大罷免投票26日落幕,24席中國國民黨籍“立委”與停職中的新竹市長高虹安罷免案全遭否決。
根據台媒報導,針對首波大罷免結果,張競27日點出整個過程有“五大輸家”,首先,台灣民主政治品質信譽形象受到嚴重打擊;其次,司法機關與選務機關公信力明顯下滑崩盤;第三,有藍白陣營重量級政治人物冷眼旁觀,不願表態支持黨內同志,會讓其未來政壇發展前景絕不樂觀;第四,美國選擇不表態,未來對台灣政治生態影響力恐將受挫;最後,公民團體側翼打手的價值市場行情堪慮。而這“五大輸家”將影響台灣所面臨戰略環境及政治發展前景。
張競進一步說明,此次大罷免在全球民主政治史上,確實是從未存在前例,因此必然會成為歷史案例,“但若是深究其是否符合民主基本理念以及法治精神,恐怕就難以樂觀看待”。
張競續指,此次大罷免政治風潮全程,司法機關與選務機關公信力明顯下滑崩盤。司法機關檢調體系幹員甘為政治鷹犬,選務機關官員雙重標準嘴臉,“特別是選擇性審查資料移送法辦,違反常理羈押嫌犯偵辦手段,更是讓人難以恭維”。
最後,張競強調,8月23日還有另場大罷免投票,“究竟是當權者決心要將爛戲繼續拖棚,抑或是執政者將會識相,讓此場政治醜劇與鬧劇儘早落幕”,將是其政治智慧重要評分參考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