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中評社 張穎齊攝) |
中評社台北7月25日電(記者 張穎齊)台美關稅談判結果將揭曉,台“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表示,面對美國總統特朗普關稅戰、新台幣匯率波動等,將迫使台灣進行新一波結構調整,唯一的解方,就是讓產業變更強。
高仙桂認為,台灣曾多次在風浪中轉危為安,這一波國際變局雖大,但我們有信心,透過產業升級與政策布局,找到下一條屬於台灣的成長道路。
中經院25日舉辦“關稅與地緣風險下的策略布局”台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研討會,與會的有“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中經院長連賢明、副院長陳信宏、台灣經濟所副研究員陳馨蕙等,座無虛席。
高仙桂指出,在面對外在競爭壓力與中國大陸內部市場內捲衝擊下,台灣要有能力站穩陣腳,最根本的作法,就是提升產業競爭力,其中最重要的兩個方向,分別是確保台灣在半導體與AI領域的領先優勢,以及協助中小微企業進行數位化與結構轉型。
她強調,半導體與AI是台灣未來成長動能的關鍵,“國發會”已在“五大新興產業”基礎上,提出“AI新十大建設”,以鞏固台灣的科技實力,維持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只要夠強,關稅高一點也不怕”。
高仙桂說,除了結構調整,政府也同步強化短期經濟韌性。台灣上半年經濟成長已突破5%,全年可望達3%,在國際需求不確定性升高的情況下,政府將透過“強化經濟社會國土韌性特別條例”、152項公共建設與六大區域產業生活圈等政策,穩定內需、分散外部風險。
高仙桂說,台灣的企業要進行全球佈局,比如台積電不是台灣的台積電,已變成世界的台積電,“經濟部”也成立了台灣投資貿易中心,讓企業到海外的供應,提供了客製化,也希望繼續投資台灣,台灣找到新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