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明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盧信吉。(中評社 方敬為攝) |
中評社台中7月22日電(記者 方敬為)日本20日舉行參議院選舉,日本執政聯盟席次未過半。台灣明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盧信吉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該結果顯示選民不滿經濟低迷,也包括對首相石破茂“內閣”在安全政策上缺乏強勢主張的不安,這也同樣反映在前任的岸田文雄、菅義偉身上,研判石破後續被黨內逼宮下台的可能性不小,日本政局可能要再進入首相頻繁更換的動盪期。
盧信吉,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博士,曾任中興大學國際政治所助理教授、中興大學日韓總和研究中心研究員、中興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副執行長。研究專長包括國際關係理論、地緣政治與國際安全、外交政策、國際政治與兩岸關係。
日本7月20日舉行第27屆參議院選舉,由自民黨與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未能如預期保住過半席次,僅獲得47席,距離過半所需的50席尚差3席,這是自1955年以來首次在參、眾兩院皆陷於少數地位的慘痛失利。
分析該選舉結果,盧信吉表示,主要是石破茂執政以來,日本經濟表現低迷,加上外交及安全政策方面,選民感受不到相關成果所導致。他指出,日本近一年來的經濟成長率僅維持在0.8%左右,且通貨膨脹率高達2.3%,民眾對經濟表現通常最為直接,也是最常反映在投票意向的議題。
在外交及安全政策方面,盧信吉指出,選民關切日本在中美大國競逐與區域安全環境趨於複雜的當下,政府能否展現足以平衡大國間角力的外交決心與格局,在先前卸任的岸田文雄“內閣”與現任石破茂政府之間,無論是對美關係的談判籌碼,還是對周邊國家軍事部署的政策,都未能打破過往“小修小補”的循環,難以符合日本民眾對“中等強國”定位的期待。
他說,從上述角度來看,過去一段時間在相關議題當中表現比較強而有力的,包括前首相安倍晉三、小泉純一郎,2位都是近年日本執政時間較長,政權相對穩固領導人。他們都對日本的安全政策與外交路線有相對強力的主張。往後包括岸田文雄、菅義偉乃至於現任的石破茂都較少有所突破,所以研判日本政局可能要再進入首相頻繁更換的動盪期。
有關選舉對日本外交路線的影響,盧信吉說,雖然本次參議院選舉有右派政黨崛起的跡象,其實是裡面跨了許多政黨,並非單一政黨單獨過半,這些政黨包含了非常多不同的主張,要成為左右日本政府外交走向的力量,或許還不成氣候,且自民黨與公民黨仍取得47席,還是有執政優勢,因此日本的外交路線應不至於有太多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