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毅向中評社分析李在明上任後的對中、對美路線。(中評社資料照) |
中評社台北6月5日電(記者 張嘉文)韓國總統補選由共同民主黨李在明勝出,開啟5年任期。針對李在明上台後對中、美路線的走向,前“立委”邱毅向中評社分析表示,由於韓國政治版圖仍有一半左右屬於韓國保守陣營的完全親美路線,所以李為求初期執政穩定,即便心中對美反感,但並不會變成“親中反美”,勢必務實地走向前總統金大中的“韓國利益優先”現實主義路線,在中美之間維持平衡。
邱毅說,但李在明勢必調整被趕下台的尹錫悅“媚美親日”政策,並尋求與朝鮮恢復穩定關係,以此作為與美國談判關稅與軍費的戰略槓桿,這會讓美國總統特朗普本來頭痛的是中國,之前多了一個日本首相石破茂,現在必須再加上一個韓國李在明,這是拜尹錫悅媚美政策所導致的反彈。
李在明當選韓國總統,其所屬共同民主黨也掌控國會,外界認為,他將成為韓國近數十年來最具權力的總統之一。
邱毅接受中評社訪問指出,雖然李在明內心對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反飛彈系統、在經貿問題上施壓等作法抱持不滿,但因韓國政治版圖中仍有接近一半的選民屬於親美保守派,他不可能一上台就全面親中、斷開美國。
邱毅說,不要寄望李在明就會走向擁抱中國,把美國一腳踢開,這是不可能的。他走的是現實主義,是韓國利益優先的金大中路線。
邱毅指出,韓國政治長期在保守與進步兩大陣營之間拉鋸,保守派代表從李承晚、朴正熙、全斗煥、盧泰愚到金泳三,多奉行親美、親財團政策;進步派則以金大中、盧武鉉、文在寅為主,主張與朝鮮和解、反對唯美是從。
這次李在明能夠當選,在於保守陣營分裂,同屬保守派的李俊錫與金文洙瓜分選票,加總仍與李在明得票相當,反映社會基本盤仍接近平衡,邱毅說,李在明的得票雖然領先,但不是碾壓性勝選,他不可能無視這一半保守選民的存在,所以他會調整尹錫悅的媚美政策,不撤薩德但會和美國強硬談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