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大外交系兼任教授朱新民接受中評社訪問。(中評社 張嘉文攝) |
中評社台北6月1日電(記者 張嘉文)政治大學外交系兼任教授朱新民接受中評社訪問指出,從賴清德就職周年演說沒提兩岸來看,賴對局勢緊繃已有警覺。當前至10月10日是攸關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期,賴清德在10月10日的雙十談話,不能再迴避兩岸議題。
朱新民說,賴清德如何透過雙十節肯定與尊重“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以及如何展現“中華民國”存在的價值跟歷史觀,就會成為兩岸關係新機遇。
朱新民是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法學博士,專長為兩岸關係,曾任“國大代表”、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大陸所所長,並參與韓國瑜2020年大選“國政顧問團”。現為政治大學外交系兼任教授及台灣治理協會副理事長。
朱新民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賴清德在520就職周年演說中未再重申“‘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大陸為境外敵對勢力”等強硬用語,儘管不代表立場改變,卻是一種戰略上的節制,也反映其意識到國際與兩岸形勢已產生變化。
朱新民指出,當前的台灣問題,應從中美全球戰略架構中理解,近期美中達成貿易協議、關稅“90天免戰”,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到,中國開放市場對統一與和平有利,就凸顯出中美是否和解,將直接影響兩岸氣氛。
當中美關係好,他們不會希望台灣成為破壞雙方關係的變數。朱新民強調,賴清德若在此時繼續挑釁大陸或扮演“麻煩製造者”,恐招致美方反感與壓力,因美國現階段已不願捲入不必要的區域衝突,尤其是在與中國、俄羅斯等核武大國角力中。
朱新民認為,外界原本預期賴清德將在周年演說中再度強調其一貫的兩岸立場,然而最終卻選擇低調處理,賴不是不想講,而是知道若重申那些措辭,只會讓兩岸情勢更緊張、更對抗,所以目前兩岸是進入“聽其言,觀其行”的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