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中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系教授李隆生。(中評社 方敬為攝) |
中評社台中4月9日電(記者 方敬為)美國宣布對等關稅政策,震撼全球,中國成為第一時間出手反制的國家,台中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系教授李隆生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中國大陸的反制措施精準,短期可發揮制衡效果,但長期而言,美國畢竟掌握美元優勢,中美關稅戰走勢有待觀察。不過,中方此舉在政治面上仍有示範效果,可能在國際間掀起對抗美國的潮流,這也是美國密切關注的部分。
李隆生,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物理學博士、美國康乃狄克大學經濟學博士、上海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聖約翰科技大學商管學院院長、靜宜大學國際企業學系主任等職。有中美三校博士、台灣三所高校六系系主任的特殊經歷。
針對美國對等關稅政策,中國4月4日宣布,堅決反制,將從4月10日起對所有美國產品加徵34%的進口關稅。這一稅率與特朗普本周下令對中國產品加徵34%的“對等關稅”稅率相匹配。與此同時,將對稀土出口實施更多管制。稀土是計算機晶片以及電動汽車電池的原材料。受管制的礦物名單中包括釤及其化合物,用於航空航天製造以及國防領域。另一種元素釓用於磁共振掃描。
李隆生表示,美國對世界發動關稅戰,特朗普最大目的是要促使製造業回流美國,特朗普也自信其辦得到,因為美國掌握美元優勢,只要美元霸權存在的一天,美國就有頤指氣使的本錢,此外,特朗普也看準世界各國團結起來對抗美國的可能性低,因為各國有各自的利益考量,形同一盤散沙,美國就能夠各個擊破。
李隆生認為,特朗普發動關稅戰,主要是迫使各國進一步對美談判,以謀取更多利益,中國站在風口浪尖,自然是不能“認慫”,所以中國在第一時間就祭出反制措施,顯見中方早已有預備,從美國的反應來看,中國的反製作為相當精準,短期可發揮制衡效果。
他指出,中國除了對所有美國進口產品加徵34%關稅,並在稀土資源出口上展開了限制性措施。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國,擁有約40%的全球儲量,其出口產品在美國高科技產業中占有重要地位,這對美國而言確實是需要忌憚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