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英耀。(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北3月20日電/賴清德日前提出“國安”策略,除限縮兩岸宗教、教育等交流,指示就兩岸經貿所涉及的人流、物流、金流及技術,進行必要、有序的調整。“教育部長”鄭英耀接受網路節目專訪表示,期待國中小學校國際交流以歐美、日本、東北亞等學校優先,以兩岸現況,建議交流能避免就避免。
賴清德日前強調,學術、教育交流案審查應“去政治化”,請“教育部”會同陸委會、“經濟部”等機關,深化學生對中國大陸的識讀教育以及兩岸交流應有認知。賴清德指示,兩岸經貿所涉及的人流、物流、金流及技術,進行必要、有序的調整,以強化經濟安全,並請相關部會檢討法規。
鄭英耀19日接受Yahoo TV《齊有此理》專訪表示,考量兩岸現況,希望縣市政府教育局,輔導中小學教育文化交流以歐美、日本、新加坡等先進國家為主。十幾年前自己借調高雄市教育局長時,經常跟中小學校長分享,要國際交流全力支持,公費公假以歐美國家為主,若要去中國大陸交流,利用寒暑假自行去。現在考量兩岸現況,建議交流能避免就避免。
鄭英耀指出,大專院校部分,除先前宣布中國廣州暨南大學等3校,及北京理工大學等7所與大陸“國防”軍事工業密切關連的大學禁止交流外,其他學校還是有在交流。
鄭英耀提到,賴清德上任後希望加強兩岸交流,“教育部”立刻作業,期盼推動兩岸學生交流跟學位生,但一直沒辦法連絡上。隨著陸機、陸艦進入越來越多,適度調整政策態度是有必要的。目前大陸學位生可以讀到畢業,少數會繼續留下來就讀碩士、博士班。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表示,此議題牽扯政治尊重體制,但在允許的範圍內,教育應該回歸教育,純粹學術交流,政府有責任釐清界線,兩岸彼此互相尊重機制,避免背後政治等不必要因素困擾,貿然全部禁止兩岸交流需要再討論。
另外,“勞動部長”洪申翰19日指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目前已禁止仲介人民到大陸工作,最大的目的是務必要避免大陸透過兩岸交流進行“統戰滲透目的”,維持總體“國家安全”目標,會與相關部會持續檢討法規。
工會人士則表示,與大陸工會交流多談論勞動議題、少有政治議題。台灣有工會參與國際勞工組織(ILO),而大陸也是ILO成員國,會中討論勞動議題,不認為會影響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