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台積電變美積電?譚偉恩:技術保留是關鍵
http://www.crntt.hk   2025-02-18 00:27:46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譚偉恩。(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台中2月18日電(記者 方敬為)針對台積電在美國關稅戰的角色,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譚偉恩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特朗普意圖以高關稅手段促使半導體等製造業回流美國,但台灣未必無談判的空間,只要能夠在擴大對美投資以及關鍵技術保留之間取得平衡,台灣仍能夠保有產業優勢。

  譚偉恩,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學研究所博士,研究專長包括國際貿易法、比較政治經濟學、國際合作暨全球治理等。

  台積電12日破天荒在美國舉行董事會,尤其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喊出要對台半導體課徵重稅之際,引發關注。

  譚偉恩表示,特朗普對台灣半導體關稅的政策內涵可從兩個角度來解讀,其一為針對特定地區採取關稅保護主義措施;其二則是依據產品對美國國內經濟的實際衝擊而定。他認為,後者較為貼近現實情況,因為台灣的半導體並非僅因地緣關係被挑中,而是由於其在全球晶片供應鏈中所扮演的舉足輕重角色,直接關係到美國現代製造業的空缺與貿易逆差的問題。

  譚偉恩指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並非單純對台灣發難,而是意圖以高關稅手段促使全球先進製程和關鍵零組件回流美國,以彌補美國長期以來製造業外移所導致的產能萎縮。

  他提到,經常有人將特朗普的保護主義與1930年代美國採取高關稅政策類比,但其實有所不同,當年是生產力強勁但國內消費乏力,然而今日美國面臨的局面正好相反,國內消費力強盛,卻因生產基地大量外移,導致本土製造能力嚴重不足。

  根據2023年的統計數據,全球半導體市場總值約達6000億美元,而台灣作為全球最大晶圓代工中心,市占率超過60%。譚偉恩表示,這些數據顯示出台灣在半導體產業中所具有的無可替代性,也讓美國政府在制定關稅政策時不得不考量雙方利益平衡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